周亚鸣简介,1957年生,镇江人,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,199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研究生课程班,199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期中国画名家研修班。现居北京。中国当代文人画家。《中国美术史全集》隋唐巻撰稿人之一。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援。
著有《生动辩》。《中国画的文人化道路》。《当代中国画品评标准》。《天眼观色》。《笔墨解码》。等文论。
《悵憶宮苑織華》
《好風凭借力》
《秋到江上寒風起》
《四季花香景色迷》
生动辩
文:周亚鸣·2015.8
生,为万物之属性。或生长,或生息,或生心,或生情,云云种种。有生就必有其动,有生必有其态,既所谓动态。故写生者,重物态之所生。然,以文心观之,人心之动,人情之感,又如何写之;无我之心,物心何在;无我之生,物生与我何干;无我之动,又如何关乎物亊之动。古人视生,有自然、天然之两分。自然者,物我归于文心;天然者,无我之境界。故古人求天人之归一。
《浅吟图》
《青山草猩》
《秋老图》
《秋山竟染》
秦、汉时,天人合一于天。唐、宋际,天人合一于理。元、明间,天人合一于心。故,人皆云:天网恢恢,天理不容,天地良心。亦叹本性难移,人情难为。然,就其本质,皆为文化体认。就画理而论,或近于法,或近于理,或近于物,或近于情等等。故,文化上所云之天道、常理、常性、常情、各居所谓。是逐渐将文、物品质之求,分成不同方面、不同层次之追求。总体而言,文者之求,无非一个“常”字。这个“常”就是“道”。它是古人见于“多样共生”、“和谐有序”的体认和期愿。故,更接近人类文化之本质,也是文化功能之所属。
由此观之,古人常将物态之生与文心之生合二为一。于文心视之,文心之动为生动之本,人情秩序为生动之所源。又将心动之常合乎文法之律、绘画之理托乎于常情所感,见之于文品,归之于画法。文心如道,法术如体,亦所谓道体。既,以无观之,道存乎气质;以有观之,道存乎动态。
《清溪山涧》
《泉沙》
《三月图》
《双僧鸟化》
有君相约观画,指画中枝叶,问:此为生动否?又问:此叶之避让,枝之穿插,皆生动非常。有何见解?余日:此为物态之动,非画之生动。此君面存疑虑而不解。余又日:尔视沈石田之花鸟如何?又较恽南田之花鸟如何?南田之画重在物态之动。既所谓生动。石田之画重在气质生动。人或不解。南田之画落之于法,而近物态变化;石田之画落之于性状,近之于文心生动。故,南田画格不及石田。
山水作品
山水作品
余又指另一壁上画日:尔观此画,叶片反复变化,枝杆故意穿插,皆为状物态之变。以偶然之变为生动之体,如南田之求。石田之画绝无偶然之技巧,由文心制画法,所谓文气生动。故石田花鸟,单纯而品格高尚。元、明大家皆然。此君又问:宋画如何?余日:世人皆言宋画状物,称为写实。非也。宋画求物理合伦理。以物理之常寓人性之常。由此求画之常法。故宋画,无一枝一叶为偶然之物态。其精心所在,用心于文理、画理之合一。品格之高,后人无所及。所谓宋画在于状物之论,是不懂画事也。
当今画人,常将物态之动视为生动,此为大谬也。作画如一味求机关变化,是以小巧乱大道,以词害文之属。画由心生,韵发于情。作画若做人,锦心绣口,气质俱佳,其中生动,源之文心。品格若生存瑕劣,断无佳作。
故,论画之道,品相第一。品相之内,可及生动。品相之外,不与论画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